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风口财评|健康科普与商业广告必须划清界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09:18:00    

近日,国家卫健委表示,将加大对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目标直指当下的短视频平台——部分“网红医生”账号通过虚构病例、夸大疗效等方式吸引流量,本应普惠大众的健康科普,正异化为误导消费的“信息陷阱”。

乱象滋生源于多重治理短板。首先,网络平台在“网红医生”账号的资质审核、违规惩戒等方面存在管理漏洞。其次,医疗机构内部管控同样松散,对科普内容按规定应履行的“科学性审核”多流于形式,变相广告得以蒙混过关。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医生受MCN机构签约费诱惑,跨界讲解超出执业范围的医疗内容,形成“流量至上”的行业歪风。

规范健康科普生态,需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对健康科普乱象,政策法规层面须完善制度设计。例如,上海已于今年3月推出《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明确禁止借科普带货医疗产品等9类行为,值得各地借鉴。此外,需进一步厘清健康科普与商业广告的界限,规范医疗机构健康科普行为,确保健康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公益性。

在平台管理层面,要压实平台主体责任。严格审核医生资质,通过官方数据库交叉验证,杜绝伪造身份。升级内容审核技术,开发语义识别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内容,对违规账号采取禁止发布作品或封号等处罚措施。

在监管机制上,构建跨部门协同治理模式是关键。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及网信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卫健部门审查医生执业行为,网信部门监管平台内容,市场监管部门打击虚假营销。联合执法行动可形成强大震慑,查处一起,警示一片。

作为医生和医疗机构,必须严格职业操守,保证科普内容创作不越过真实性、合规性及科学性底线,自觉抵制变相发布广告或直播带货行为。主管部门也要定期开展合规培训,助力把握科普尺度。

健康科普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传播方式,唯有守住科学底线、厘清利益边界,才能让健康知识真正惠及公众,互联网医疗科普才能真正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赵冲)

编辑:刘建

相关文章:

风口财评|健康科普与商业广告必须划清界限07-22

上海明确开始支持一个行业07-19

CBN丨China's foreign trade up 2.9% in H107-14

一博主炫耀自己戏耍国内银行卷钱跑路,抖音通报07-10

抖音发布暑假“护苗”举措,重点打击各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07-08

网络水军“黑生意”,充斥小红书、大众点评!记者曝光→07-07

戴手套!戴手套!一男子9天离世,死亡率近100%07-06

紧急抢救!漳州一老人突发心脏骤停……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