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戴手套!戴手套!一男子9天离世,死亡率近1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6 13:06:00    

近日

浙江温州乐清一名男子

在家处理蝤蛑(青蟹)时

不慎被其腿刺伤左手

感染被称为“食人肉菌”的创伤弧菌

经过9天时间抢救

仍不幸离世

图片


老伯被青蟹刺破手

抢救9天后离世


据了解,这名老伯的左手被蝤蛑(青蟹)刺破一个小口,本以为只是小伤,贴上创可贴了事。之后,手部伤口有些肿胀,但他也没有到医院就诊。谁也没料到,这个米粒大的伤口竟成了“致命通道”——23小时后,他的左手臂已红肿发烫,皮肤绷得像鼓面,还渗出脓液。

家人赶紧将其送医,但此时危险已悄悄蔓延——验血显示肌酐飙升(提示肾功能受损),医生高度怀疑创伤弧菌感染,紧急送进ICU。

然而,病情进展快得超出想象:入科1小时,老伯左上肢出现“坏死性筋膜炎”(皮下组织和筋膜快速腐烂),局部发黑、流脓。不到24小时,他陷入休克,呼吸急促、血压骤降。尽管医生紧急手术清创、截肢,又用上呼吸机和血液透析,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生命。“从受伤到离世,仅9天。”参与抢救的医生叹息。

青蟹在温州当地被习惯称为蝤蛑,它栖息于温暖而盐度较低的浅海,体呈椭圆形,青绿色,头胸甲短而宽,肉质细嫩腴美,是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美食。

染上这种细菌

截肢率和死亡率双高


创伤弧菌

广泛存在于近海淤泥、海产品中

牡蛎、毛蚶、带鱼等

带菌率尤其高


它有个恐怖的特点:

通过皮肤小伤口

或生食海鲜侵入人体后

48小时内死亡率超50%

超过72小时未治疗

死亡率接近100%

因此它也被称为“食人肉菌”



图片


温州这位老伯

因创伤弧菌离世的病例

并非孤例

↓↓↓


杭州老人处理鲳鱼时感染

器官衰竭离世


2023年2月初的一个早上,杭州73岁的李女士买来一条鲳鱼,进行处理、烹饪后食用。午饭后,她感觉喉咙痛,第二天早上加重,伴吞咽困难,被送至医院,进急诊没多久就呼吸困难、失去意识。

图片

医生检测显示其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据医生判断,李女士原本手上有伤口,在处理鲳鱼时感染因其有基础疾病,感染后进展迅速,全力抢救后,最终还是因多器官严重衰竭离世


从发热到离世仅2天

澳门男子感染创伤弧菌死亡


2024年4月20日,澳门卫生局接获1例创伤弧菌感染报告。患者是澳门居民,62岁男性,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4月15日因发热、腹痛及腹泻半天,到仁伯爵综合医院急诊部就医并留院治疗,体检无明显伤口,16日病情恶化,出现休克症状,于17日病情恶化死亡,诊断为创伤弧菌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病前曾在家中处理并进食海产。


小伤口可能暗藏“致命危机”


局部症状:小伤口突然变成“火山口”,周围皮肤发紫、发烫,24小时内可能流脓、发黑、起水泡(俗称“闪电溃烂”);

全身症状:高烧39℃以上、打寒战(像掉冰窟窿),头晕乏力(休克前兆),上吐下泻(肠胃被“攻击”)。

“病情进展比台风还快,上午还只是手肿,下午可能就呼吸困难。”医生提醒,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肾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最易中招,普通人处理海鲜时也别大意。

“很多市民觉得小伤口不碍事,但创伤弧菌专挑免疫力弱的人下手。”医生强调,早识别、早就医是保命关键——毕竟,处理海鲜时的1分钟防护,可能比事后9天的抢救更有用。医生给出三个关键提醒——

1.处理海鲜戴手套,能挡住大部分细菌;

2.扎伤或划伤后,立即用碘伏或酒精彻底消毒,别用生理盐水或直接撒盐(可能加重感染);

3.如果伤口红肿加剧、发烧、头晕,哪怕只有1小时,也要立刻去医院!


图片





:浙江日报 乐清市人民医院等

编辑:宋亚丽 编校:傅启观
值班主任:明心武 谢东宸
编审:傅志群 谢瑞洪
小编起早贪黑、不眠不休
只为送上最新消息

相关文章:

戴手套!戴手套!一男子9天离世,死亡率近100%07-06

紧急抢救!漳州一老人突发心脏骤停……07-03

女子称“拔掉的智齿又长出”引热议,医生:同一位置不可能,也许没拔出或记错位置06-14

事发长宁区!男子开车途中突然吓懵!挡风玻璃惊现“黑影”...06-12

多人被咬伤,近期高发!紧急提醒→06-06

医疗大模型的生意经:厂商大模型一体机卖爆,医院实际使用场景却少06-03

守护银龄健康 共筑防跌屏障05-19

美国前总统拜登确诊前列腺癌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