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著名材料科学企业康宁发布了一款适用于智能手机的全新玻璃——康宁大猩猩玻璃陶瓷,用「打太极」的方式为「龙晶是玻璃还是陶瓷」的争议画上句号。但随着手机市场内卷的加剧与对材料科学的探索,手机品牌的给材料起一些「适合营销」的名字,依旧给用户带来了不少小的困扰。

图片来源:康宁
那么在这场从塑料到金属、陶瓷、素皮,再到玻纤的后盖演变史中,手机品牌和消费者对手机后盖又有怎样的追求呢?
塑料后盖:因低成本流行,因低成本落寞
想理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手机最初的材质说起。在手机刚刚诞生之时,手机所使用的材质无非两种:塑料、金属。在当时,由于小型电池的技术不够成熟,重量和体积都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这就导致大多数手机厂商都选择了更轻薄的塑料材质制造手机外壳,以平衡整机的使用体验。
作为现代工业史上最重要的创新和生产材料之一,用塑料做手机外壳有许多的优点:和对加工工艺有要求的金属相比,塑料极易加工成形,成本极低,非常适合「移动电话」这种急需压低单品价格以提高市场覆盖面的数码产品,同时也使得在手机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比如塑料后盖也是可以做成半透明、全透明、渐进色的。

图片来源:雷科技
但更重要的还是塑料在耐用性上的表现:虽然塑料的耐磨性和硬度不及金属或玻璃,但它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在一定程度内「变形」的设计让塑料外壳成为了手机的「吸能区」,不至于像现在某些金属边框的手机一样,一旦中框变形就会挤裂手机玻璃。
此外,低成本的塑料外壳也显著降低了用户维修手机的成本——手机壳摔碎了?换一个新的就好了。基于塑料易加工的特点,当时市面上还有不少「后市场」手机外壳供用户选择。可以说,手机选择塑料做外壳材质,完全是基于成本和功能的考量。
但随着手机功能属性的变化,低成本「塑料感」却成了低端廉价的代名词,这一材质逐渐在高端消费电子产品中被摒弃,能不用就不用。
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在功能之外,人们对手机材料有更多的要求。
玻璃和金属:让手机设计有了新价值
当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后,大家对手机后盖的追求发生了改变,即手机从「科技奢侈品」转变为一般消费品后,一部分有先见之明的品牌开始探讨手机背后的「精神需求」。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玻璃进入了手机后盖的选材「大名单」里。
和塑料相比,玻璃后盖因其加工难度带来的成本上升,成为了2010年前后高端手机的代表配置。不过和10年后玻璃后盖再次流行不同,当时的玻璃后盖并没有太强的功能属性,毕竟无线充电直到2017才开始进入主流市场,玻璃后盖更多的还是用于强调手机的质感。
但在玻璃后盖中高端手机市场后没多久,手机市场迎来了更高端的制作工艺——金属一体成形。也正是从此时开始,金属接棒玻璃,成为了高端手机后盖的首选材质。

图片来源:HTC
和玻璃后盖相比,金属相比玻璃和塑料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质感、强度和散热性上。质感和强度方面无须多言,而在散热性能方面,金属的高导热性也有助于将热量从手机处理器导出至表面,提升手机的性能表现。
当然,传统的塑料、玻璃和金属之外,也有手机品牌决定跳出常规思维——2014年,Moto推出了Moto Maker自定义手机服务,允许用户自由搭配Moto X手机的中框、后盖、Logo和按键的材质与颜色,首次将实木材质、竹片等材质引入到智能手机中。和当时千篇一律的金属后盖相比,Moto X的实木后盖用独特的纹理和触感,让其在整体硬件水平不太出众的情况下成功逆袭,创下自己的销量神话。

图片来源:Moto
在Moto X用实木后盖打开新赛道后,部分小众品牌也尝试过实木后盖,但受限于成本、产能和防水性能,实木设计始终未成为主流,更多作为个性化符号存在;金属后盖仍是那个质感先行时代手机品牌的首选。
功能再度成主导因素,素皮成了新宠
不过在无线充电时代,手机后盖迎来了「文艺复兴」:因金属后盖会屏蔽电磁波,影响手机无线充电,所以在2017年,玻璃后盖又一次获得了手机品牌的青睐。于此同时,AG磨砂、渐变色镀膜等玻璃工艺的进步,也让玻璃后盖在设计上拥有了更高的灵活性。
而玻璃易碎的特性也让手机品牌找到了素皮这个全新的后盖材料。本质上,素皮不过是塑料后盖外包一层「科技皮」,但其「温润」的触感和防滑的特性,让素皮后盖也拥有了高端手机的质感。再加上其耐摔、隔热、兼容无线充电的特性,素皮很快便在高端手机中崭露头角,并下放到中端手机中。

图片来源:小米
这种从塑料到玻璃、从金属到素皮的演变,恰恰也是手机从设计优先到功能优先的又一次倾斜。可以肯定的是,在折叠屏手机的时代,随着手机重量膨胀,手感比玻璃纤维更好、重量比玻璃更轻的素皮,还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手机后盖是材料科学,也是设计美学
回顾手机材质的演变过程,手机材料的演变趋势从最初的塑料和金属,到后来的玻璃和陶瓷,不仅反映了科技进步和工艺创新的步伐,也展示了设计理念和用户需求的变化。
归根结底,每种材料的选择都是在功能性、美观性和手感体验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的结果。塑料和金属的使用标志着手机从奢侈品向大众商品转变的过程,而玻璃和素皮的普及则代表了手机设计向更高端和艺术化方向的探索,成为了尝试新材料和工艺的前沿。
但除了「冷饭热炒」「文艺复兴」外,我们其实更期待在手机行业看到真正的新材料和新工艺。比如更隔热,更轻,手感更好,同时抗摔抗磨且成本更低的复合材质。到那时,自然不会有人再关注「手机后盖到底是陶瓷还是玻璃」这种问题了。
相关文章:
我科研人员攻克金属“不可能三角”04-07
手机后盖20年进化史:从塑料到素皮,材料如何驱动设计?04-06
小米POCO C71手机现身零售商:5200mAh电池 +120Hz屏幕04-01
领克LYNK Flyme Auto 1.8.0明起推送,新增CarPlay,支持Siri控制03-31
洗澡时突然炸裂,女子手筋断裂多处缝针,家里快自查!03-20
余承东:新手机不是四折叠、六折叠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