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在虹口多伦路看中意两国版画展,感受现代艺术的生命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0:46:00    

明天起,“东西汇梦——中意当代版画交流展”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展览以版画为媒介,呈现15位中国和15位意大利艺术家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创作的近百件具有代表性的版画、综合材料和新媒体艺术作品,展现中国和意大利这两个文明古国在当代鲜活的文化创造力和生命力。

展览现场作品

展览现场,意大利的铜版蚀刻、木口木刻与中国的木板水印、现代抽象版画相映生辉。参与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也有活力四射的青年才俊。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们看到中国和意大利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同时还有当代艺术家对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充满创意的艺术表达。

《剧场系列(凹)》侧面

策展人之一、多伦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顾佳君提醒,此次展览上呈现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来自意大利的艺术家的版画作品趋向于传统,平面作品以及创作手法基本都是铜版、木版,而中国艺术家作品多在材质和手法上有探索和突破。比如,艺术家潘黎的作品《剧场系列(凸)(凹)》,在平面版画的基础上制造出凸和凹的形状,随着观众的脚步移动,视觉错觉会让人感觉到画面似乎在不断变化,形成小剧场效果。即使是传统的木版画,在题材上也有探索,比如,陈海燕的版画作品利用了木质的肌理,用版画文字呈现自己的梦境。细看这些字,会发现艺术家是用毛笔直接写于板上再用刀修。还有一些成名当代艺术家的版画尝试。比如雕塑家隋建国的作品以记录时间为题,却制造出了波洛克抽象绘画效果。

陈海燕版画作品

版画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术、造纸术与艺术结合起来,造就了早期版画。印刷图像开始爆发性增长的现象出现在明代中晚期,此时正值文艺复兴盛期的欧洲也同样如此。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当时的社会经济都在快速增长,大众对图像消费的需求也在迅速攀升。随着19世纪以后艺术的现代转型、图像复制技术和传播媒介的进化,版画不再承担满足大众日常图像消费的功能,而逐渐转变为强调艺术家的原创性。限量印制的“艺术家版画”被提升至纯艺术地位——正是因此,我们今天才能在美术馆观看。在新的大航海时代,版画这种可复制、便于运输的轻盈艺术的跨地域传播,极大地促进了早期全球化图像的诞生。

虹口区是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运动的发源地,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摇篮。多伦现代美术馆所处的多伦路不远处,就是1931年鲁迅举办了暑期木刻讲习会的长春路,鲁迅对木刻青年的培养和关心,燃起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熊熊烈火。虹口此次邀请两国艺术创作者以版画为共同语言,激荡美学共鸣,也彰显了这片土地“海纳百川”的文化基因。

相关文章:

中国驻宋卡总领馆举办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暨新中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07-11

精诚酝山海,酿造一座城!青岛首届精酿啤酒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07-10

广西深化与东盟合作深度广度07-10

一夏清凉,说走就走!中央省市媒体集中采访将在崇礼举行 河山新07-09

前国足主帅伊万否认批评中国足协和球员,已接到伊朗、阿联酋的执教邀请,称“仍在考虑”07-09

兵器工业集团董事长调整07-09

30个国家100名留学生齐聚青岛 “上合青年·邂逅青岛”上合组织国家青少年践学活动开营07-06

“二姐”独抗大旗!王欣瑜成中国金花独苗,温网次轮将战森梅兹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