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努力让每个大学生都“身体倍儿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9 07:10:00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大学生来说,健康的体魄就是干事创业的本钱。云南省教育厅近日下发了《关于实施好高等学校党委书记颁发大学生体质健康优良证书制度的通知》,并明确云南全省92所高校将从今年毕业季开始推行“大学生体质健康优良证书”制度,这是落实教育部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的创新举措。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健康发展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凸显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也为高校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指引。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应当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扎实推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努力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拥有强健的体魄。

加强体育课程体系建设,适应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是高校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推进以体育人实践的重要工作方向。除了开设基础体育课程,高校还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增加传统体育、新兴体育、特色体育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实施基础必修、专项选修、特色拓展三级课程架构,推广分层教学,开发跨学科课程、团体运动课程;创新课程模式,有效整合体育资源与现代技术,开发数字体育课程,打造智慧体育空间,实施沉浸式体育教学。总之,通过拓展多样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体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参与度,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推动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细致周到的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学生参加健身打卡、阳光体育、运动挑战等活动,增强他们的健身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展常态化体质监测,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科学评定体质健康等级,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指导;通过数字平台、智能设备、运动APP等,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和健康管理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健康数据进行适时调整。

在体育活动、竞技比赛中,学生不仅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切实感受体育运动所传递的公平竞争、合作共赢和自我超越的精神。高校可通过报告、讲座、培训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并积极搭建竞技类、挑战类、公益类等运动赛事平台,激发学生的创先争优意识,培养他们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这些举措,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助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3月19日 第02版

作者:刘秀鸿

相关文章:

一线讲述|非遗融入体育课:文化加持 活力“满格”07-09

【2025南京中招名校联播】南京市中华中学:“一校两址”同频共振!创新模式,培育拔尖创新人才07-06

永州一中:名校云集同助力 共托学子凌云志07-06

让思政课教学更富生机更有魅力 济南大学李霞教授《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专著出版07-03

静待“蜗牛”绘星河——记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荣彦06-30

‌2025·值得期待的成都普高⑤|高位启航的成都七中东部学校06-28

“湾区行”见闻录③:在孩童眼神里,看到香港的“文武”传承06-26

爸妈的情绪,你多久没留意过了?广州启动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