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寻陇丨甘肃镇原潜夫山,东汉思想家王符《潜夫论》著书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20:18:00    

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王符。虽终身不仕,在临泾(今甘肃镇原境内)潜夫山过着隐士生活,但王符对世道政治、民生疾苦非常关心,对政治和经济都有很深的见解,他的《潜夫论》展现的理论勇气和思想锋芒,在崔定、仲长统和荀悦等人著作中激起历史回声,汇成汉末社会批判的文化潮流,影响十分深远。

近日,我们去往潜夫山,寻访这位东汉思想家写就学术巨作《潜夫论》的著书地。

镇原潜夫山,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此著书立说

#1

《后汉书》记载:“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也。”临泾即今天镇原县城的北山,是王符曾读书、生活的地方,后人称为“潜夫山”,山上有王符手植柏和王符读书台。

潜夫山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城1公里处,省道318线从旁边穿过。它是麦子塬即现在临泾塬西南延伸部分,茹河水把这个延伸部分迎头斩断后,它便伫立在茹河北岸。

潜夫山曾经也是寺观巍峨,苍柏参天,古称七松亭,颇有风雅之韵味。据说自清同治以来,潜夫山上的古建筑屡遭兵燹斧斤之患,亭台楼阁、钟磬碑碣已尽付劫灰,唯有一些古柏逃过了种种劫难,幸存下来。

航拍潜夫山

远望潜夫山,它隐匿在陇东旱塬的莽莽群山中更是难以分辨。它何以在历史上有如此的声名?

走进潜夫山山门,左侧山顶有一道观赫然在望,院墙里的翠柏在暖阳下透露出几分幽古神秘。

这座道观名为“佑德观”,据说始建于1800多年前,1993年6月重建。道观门上正反两面皆题有书法大家于右任的“佑德观”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一进到院落里,便看到成片的森森古柏,站立其下,连天光都似乎暗淡下来。每一处柏树,在树状、姿容、气韵上各不相同,美不胜收,其中有四棵较大者传说为王符亲植,树冠硕大,扭结上耸,苍古盎然。

“佑德观”左边是王符纪念馆,雄伟庄严,碑廊亮丽。馆内两侧设地壁廊,东侧为人物碑记,上面刻有东汉至清代镇原籍在历史上有影响和贡献的四十位人物。西侧为著作碑,精选王符《潜夫论》警言佳句共制四十块碑子,以显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作品精髓。

馆内陈列室正面墙上用十幅水墨画写意了王符的出身、地位、交往以及作品主要思想,陈列有《潜夫论》竹笺、线装本及现代研究王符思想的作品。

王符立像,何鄂塑

王符纪念馆正前方是王符广场,四周绿树环绕,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高大的王符雕像。工作人员介绍说,它由雕刻《黄河母亲》的作者何鄂教授设计制作,采用山东花岗岩万年青石料,雕像高3.6米,重8吨之多,其目光深邃、面容凝重,宽大的袍袖似要迎风飘扬……

#2

当时隐居在潜夫山的王符不想去朝夕侍奉权贵,以实现封建文人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他深知一时得势难以获得人生的真知。故此隐而不仕,自我放逐于山林,如一只爱惜羽毛的孤鹤卓然不群。

传说他有三大爱好:著书、植树、写字。这位褴衣居士,著书之余,常常为乡里写字,其书遒劲豪放,笔雄墨秀,语辞且是勉耕促织之佳句,“求者喜不自胜,端悬于堂屋”。

王符手植柏

王符仿佛一个辛勤的农夫,每天担着清泉盘山而上,浇灌手植的无数幼柏。他与世俗显得格格不入,“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不与人语,也不拒路人求饮,凡被饮之水,倾于山道而重挑。幼柏成林之日,也是《潜夫论》成书之际。

据史书记载,王符年轻时即以勤学好问、志操高尚闻名。但他系庶出,为乡里鄙俗所轻,加之当时政治腐败,步入仕途全凭朋比结党,相互荐引,而王符为人耿介,不合时俗,因而不为官场接纳。

范晔《后汉书》有王符传,但记述简略,除节录《潜夫论》三十六篇中五篇的部分内容外,有关王符生平事迹,只说了三件事:

一是说王符的四位朋友。他们是马融、窦章、张衡、崔瑗。从与他友善的这四位朋友看,我们不难想象,出生于与匈奴、羌人邻近边地的王符,假如不是游学到了东都洛阳,结交了这些全国第一流的经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文章大家,并受其影响的话,他就不大可能具有写出《潜夫论》这样一部批判当世名著的勇气。遗憾的是,史文缺漏,他们怎样进行学术交流的,他们的友谊怎样开始并延续的,我们后世已难于考稽了。

二是说王符“无外家”。这在古代,母系来路不清,是要遭人贱视的一个话题。汉代,嫡庶十分严明,庶出无权继承,其外家不被承认。王符即是庶出,就说他“无外家”。宋代黄庭坚曾为此抱不平,他有诗云:“能著潜夫论,何妨无外家?”

三是说度辽将军皇甫规对他很尊重。延熹五年(162),同乡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回安定。

皇甫规是当时平定“羌乱”的知名将领,告老回乡时,二千石的原地方长官来见他,他都很怠慢,可是王符到门,皇甫规却衣不及带,屣履出迎,同坐极欢。以致时人传语说:“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

据说见面时,王符身着“缝掖”(一种剪裁得很不称身的衣服),虽是一副穷书生的模样,但他声名远播,皇甫规怎能不生敬重之心?

#3

王符一生精粹全部贯注在他的《潜夫论》里,这部书不显于当世,直到《隋书经籍志》才列入了目录,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诸多领域,反映了一介布衣对官方正统思想的冲击和他对时代、人生、宇宙的深沉思考。

《潜夫论》虽然只是纯理论性的论述,但论时政,砭时弊,明显是继承贾谊、晁错的政论传统的。王符的这些说理文,还有两个特色:一是有主题情感,二是文章篇幅较短,立论严谨。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所以暗者,偏信也。”等等,至今仍是引人深思传之弥远的格言。

王符的《潜夫论》与王充的《论衡》、仲长统的《昌言》,为东汉最有影响的三部学术著作。范晔的《后汉书》将三人合传。韩愈为之作《后汉三贤传》,并为王符撰写祭词。杜甫也在《偶题》中对《潜夫论》称颂不已。

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潜夫论》

《四库全书总目》对《潜夫论》推崇备至,称其“所说多切汉末弊政”,“洞悉政体似《昌言》,而明切过之;辨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四库备至》《四部丛刊》《诸子集成》,均把《潜夫论》作为自成一家之言的重要文书选入其中。可见王符的《潜夫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深远影响。

至其地,登其亭,访其事,悠然想见先贤,王符斯人已逝,但有一卷书、一片林至今滋润着后世的人们,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曾云“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用这句话形容王符,也是恰如其分。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相关文章:

寻陇丨甘肃镇原潜夫山,东汉思想家王符《潜夫论》著书地04-23

学者声音 | 杨立华:神气、蕴藉与君子词——船山诗学与其思想演进的关系04-11

瞭望·第一学习|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04-07

开光去哪里开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