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救助金已到账,我们被纳入监测户了!”7月18日,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新寨街道日益格社区的工作人员和网格员敲开洛周江才家的门,告知这一喜讯时,这个因妻子意外重伤而陷入困境的家庭,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这份直达家门的精准救助,源于玉树市日益格社区以党建为针、网格为线,精心编织的基层治理“红网”。
作为容纳600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新家园”,日益格社区曾面临严峻挑战。楼道杂物堆积、就业渠道匮乏、邻里纠纷不断,搬迁群众经历着“水土不服”的治理困境,而破局的密码,则蕴藏在这张“红网暖格”的创新实践中。
社区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将综治、民生等网格“多网合一”,科学划分为8个基础治理单元,22名网格员化身社区“活地图”,精准掌握每户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整合“双报到”党员、物业骨干、志愿者组建“红色服务团”,推行“15分钟响应”机制,确保服务时刻在线,无论是深夜水管爆裂、独居老人突发急病,还是邻里噪音纠纷,网格员“吹哨”后15分钟内必有身影抵达现场,真正将“党员多跑腿,群众少走路”的承诺,转化为居民可感可触的温暖。
针对搬迁群众“稳岗难”痛点,社区党支部以“红网”为“红色纽带”,积极构建“五元治理”格局,依托“十六项”具体举措提供“上门式”服务,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目标,将就业帮扶做深做实。
目前,小区596户搬迁户中务工就业人数达1234人,就业率突破90%,有劳动能力者基本实现稳定就业。在实体化的“党群服务中心”支撑下,“红网”真正疏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红网”的强大效能,更在于构建起高效顺畅的“发现—受理—处置—反馈”民生服务闭环,洛周江才得到的帮扶,正是这一闭环高效运转的生动体现。
短短一周内,临时救助金解了燃眉之急,监测户身份的确认更为后续长效帮扶铺平了道路。社区还联动市民政局、州检察院送去现金与生活必需品,让这张民生救助网络越织越密、越织越牢。
这种“居民办事下楼即办,救助监测扎根社区”的“家门口”服务模式,是日益格社区“红网暖格”在易地搬迁社区民生服务领域打造的可贵样本。它让临时救助与监测户工作从政策条文精准落于居民门槛之内,使党的关怀通过治理创新的涓涓细流,浸润至每一位搬迁群众的心田深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有益探索。
编辑:刘海钧;
相关文章:
“红网暖格”编织幸福家园07-22
太原阳曲县宣传文明殡葬07-20
致敬!各村为老党员颁发纪念章07-16
佛坪县基层减负问题举报专线正式开通!07-15
恩施州应急队伍联动守护“平安夏日”07-12
科技赋能玉米田 孟津智慧农业绘丰景07-11
仙营街道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宣传活动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