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进一步提升技术装备数智化能力,推进建成新一代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说,这标志着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在空气和地表水监测方面,通过开展国控站点数智化改造,让自动监测实现“无人运维”,让手工监测实现“智能采样+智能分析”。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通过实时传输的红外相机、鸟类鸣声记录仪、两栖爬行动物雷达相机等新型智能设备,基本能够实现生物多样性自动化监测,识别准确率达85%以上。在声环境监测方面,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的仪器设备不仅能监测噪声分贝数,还能识别噪声源。
据悉,方案确立了“两步走”实施路径:2027年实现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在重点区域率先探索以无人运维、智能采样、黑灯实验室、立体遥测为标志的新一代监测网络;2030年实现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系统性重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整体跃升,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全面实现,监测“智慧大脑”基本建成,总体效能满足美丽中国建设支撑需求,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丨来源:呼和浩特日报综合自新华社北京(记者 高敬)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舒雨
相关文章:
李刚,被“双开”04-07
京西智行斩获5亿元战略投资,加速布局智能底盘产业升级|钛媒体独家04-07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快数智化转型04-07
向智向绿向高端,科技创新赋能家电换新04-07
多地高速出现“慎用智能辅助驾驶”警示牌,包括小米SU7事故路段04-06
新疆哈密:湿地迎大批北归候鸟04-05
临沂王某某,刑拘!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