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年度治愈佳作,教打工人如何带病生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4:01:00    

曾执导过《你的鸟儿会歌唱》《惠子,凝视》等片的日本新锐导演三宅唱,近期又有一部新作问世。新片《黎明的一切》延续了三宅唱以往作品的治愈力,平淡的叙事却给人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该片曾在2024年摘得日本《电影旬报》年度最佳电影,也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如今,它终于登陆国内院线。

三宅唱的作品常将镜头对准现代社会中青年群体以及边缘人群的生存与精神困境。新片《黎明的一切》也不例外,讲述了两位拥有常人难以理解的疾病和烦恼的同事互相帮助、疗愈各自创伤的故事。

与抗病叙事所宣传的所谓“坚强”不同,《黎明的一切》并不想教你如何开展顽强抗争。电影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在常规人际关系之外撕开一个口子。片中主角没有在可见的时间尺度内抵达黎明,而是学会了在黑夜中保持希望。

电影主要围绕着两个人物而展开:患有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女主藤泽,和患有惊恐障碍的男主山添。两人的病情让他们无法应对当前的工作,也都巧合般地前往了远离城市的小公司栗田科技工作,并成为了同事。

开始共事时,二人并未发现对方的不同。只是在某天,山添为了防止惊恐而不断喝气泡水时,正巧遇上了藤泽的PMS的发作,藤泽对其发泄了自己的怒气;之后山添惊恐障碍发作,出现躯体化现象时,藤泽又及时递上了药片,这种默契让他们知晓了对方的病情,从此开始了病友间互相治愈的相处。

01

《黎明的一切》的全片结构如其名,是一场夜与日的交替。

影片开始于女主藤泽的自述,昏暗天空下,在大雨袭来的潮湿城市中,她讲述着自己的症状:“在月经来潮前几天,我变得无法控制的激动。在经期之前,女性经常感到精神不稳定、头疼和头晕,当症状严重时,她们会被诊断为经前期综合征”。

疾病所带来的愤怒、烦躁、疲劳与嗜睡,困扰着藤泽的日常生活。

而在影片的结尾,男主山添站在暖色调的公司里,自述自己所患的疾病,即惊恐障碍的症状,他讲到自己经常无法控制身体或是感觉,不管发作多少次都让人害怕、无助且想要流泪,身边的女友、朋友、同事和老板也渐行渐远。

但他紧接着的一句话“真的是这样吗?”似乎暗示着他已在和女主的相处中寻找到了与病症和解的办法,而这种“疗愈”的过程便是全片想要传递的信息。

比起通过影像探寻主角二人产生疾病的社会及个体因素,三宅唱导演明显更倾向于为有类似苦恼的观众提供解决方法。他在采访中曾清晰地指出:“我们的人生除了恋爱之外,一定有别的维度。男女究竟怎样能够用超越恋爱的方法,建立起幸福的关系。”

导演给出的答案,正是影片中二人共救的共同体关系。

这种“共救”,最为独特的一点便是去浪漫化,男女主角从相识到熟悉,从始至终都没有发展出恋人关系,甚至很大程度上都不能称之为朋友。

这种关系的引入在开始时也的确引起了二人的诧异,当藤泽提出与山添共同治愈的说法时,山添的抵触和不解让藤泽备受挫败,她不满地说出:“原来经前期综合征和惊恐障碍是有等级的。”

但二人对病症的系统化学习和自救心态很快便使他们突破了心防,成为了病情袭来时彼此的支撑。这一设定似乎正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亲密关系的新需求,当个体趋向于关注自身需求时,便不再执着于从别处寻找强捆绑性质的社会关系。

三宅唱导演热衷于捕捉演员在空间内的运动,而影片中这种共救关系的成效也正是以这种静景与动景的对比呈现出来的。山添惊恐障碍发作时,在电车站的移动是逐渐变缓的,镜头跟随他退缩的步伐运动,最终定格在他跪倒在车站内的一瞬。

但在与藤泽的共救关系形成之后,导演用了一连串的连续镜头,跟随他骑车穿梭于整个乡镇,这种动感揭示了山添在共救关系中逐渐找到的生活平衡。这正映衬了社会学系出身的导演曾说的:“人类看上去能够自由行动,但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的行动总被看不见的力量所左右。”

除去共救关系,更令人无法忽视的还有电影中的自救心态。影片中,两位主角都没有像正剧一般与疾病抗争、努力获得治愈。二人只是学着在病症中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做到带病生存。

这也宣告了带病者可以拒绝一种“抗病”叙事,拒绝“治愈”叙事,避免将战胜疾病与个人意志力挂钩,这也是防止了对那些“无法痊愈者”的污名化。

02

影片中主角二人所患的疾病就像是独属于东亚的时代隐喻,情绪的失控、无法排解的压力,以及对社交的恐惧,都让这个世代的青年逐步走向普遍性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早有国内外研究证明,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风险以及抑郁情绪正在蔓延。《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中就显示,青少年正面临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而《2024 年世界幸福报告》的编辑Jan-Emmanuel De Neve也称:“年轻人的幸福感正在令人不安地跌落。”

工作场所作为一个人生活中的第二空间,自然与当代青年的心理问题脱不了干系。电影中大部分画面也都发生在职场内,主角二人都因为疾病问题从快节奏的大公司离开,其被先前工作经历所塑造的行为痕迹也都清晰可见。

女主在单位中多次给同事买零食的行为,映衬了日本职场中的前后辈文化,也像极了年轻人的“讨好型人格”。而山添则在电影的前半段不断地争取回到原本就职的大企业工作的机会,其从大厂坠入小公司,心中仍有对工作内容和环境的不满。

在职场中,从身体到心灵的失控、对融入群体的执念,甚至是在工作场域中与真实自我的切割,使当代青年在面对社会时被迫选择“角色化”和“工具化”,让个体逐渐走向了异化和失控。他们被迫扮演一个只强调绩效和效率的生产工具,并在这种工作模式中逐渐丧失内在价值。

而在职场之外,性别关系的紧张、家庭关系的疏离,以及友谊的短期化、搭子化,也让个体的情绪犹如无脚鸟一般无法落地。当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功能化,个体也逐渐走向了原子化,心理健康问题便接踵而至。

在带病生存的当下,该如何与病状,甚至与自己和解的确变成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危机该如何调理?《黎明的一切》不只是借由藤泽和山添引出了这个问题,同样也用二人的相处模式,巧妙地构建了应对它的答案。

在影片的结尾,两位主角费尽心思共建的移动天文馆项目终于落地,在天文馆搭建的黑夜里,女主借着前辈的笔记,对在场眺望星空的所有观众说:“感谢夜晚,我们能够想象黑暗之外的无限广阔。”而这也宣告了两人通过这种共救关系,找到了在黑夜中长存和自洽的办法。

三宅唱在《黎明的一切》中用尽了一切温情与暖意,缔造了一个温暖的乌托邦。但影片依然有着理想化叙事的局限性,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往往更加复杂和窒息,比如优胜劣汰的职场真相、巨大的系统性支持的缺位。

如何建立起对患者的支持,或是对疾病本体论的认知观念,我们仍需要行动。但我们也要始终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总有人如星空一般撑起生存的可能性,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寻找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Phaedrus

责编 柴颖瑞

相关文章: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对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充满信心04-28

年度治愈佳作,教打工人如何带病生存!04-28

夜读|人生真正的觉醒:做自己的摆渡人04-26

34岁女演员爱闻宝宝脚丫,致眼睛感染肿胀睁不开!冲上热搜04-24

@四川人 一次挂号管三天!今年底四川二、三级公立医院100%实行04-23

京东联合文胸设计师、乳腺专家破解大维度内衣选购密码 来京东帮你科学选文胸04-22

湖南00后女生离家15公里守水库引热议,当事人:喜好山水不觉苦闷04-22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即将访华 外交部介绍有关情况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