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暖花开,去野外踏青的市民多了起来,京郊的多条徒步路线成了热门打卡地。然而不少市民反映,一些徒步路线周边遍布垃圾。近日,记者随机选择一条徒步路线,7公里走下来竟捡了6大袋垃圾,还有很多大块头的垃圾根本无法带下山。山野中垃圾乱丢现象,可见一斑。
据报道,山野里,越是视野开阔的赏景点,垃圾就越是集中。很多徒步新手没有提前准备可收纳垃圾的袋子,将垃圾随手一丢;越野跑选手明明知道如何处理自身产生的垃圾,也乱丢能量胶的包装袋;建筑工地旁的山沟,堆着铁盖板、油漆桶、尼龙袋等建筑垃圾,散发出阵阵异味;部分机构为了打广告,在很多树枝上缠上了不干胶广告条,勒得树干一圈都是伤痕……由于徒步线路不是景区,没有专人保洁,随手扔弃的垃圾只能一直“躺”在山里。还有很多垃圾被扔在山沟等刁钻位置,志愿者即便有心清理,也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要冒着危险。
网友表示

“提高自我意识,人人自觉爱护环境”
“春日赏景,是人与自然的如约相遇,也应是人与自然的善意相待。”

徒步7公里捡了6大袋垃圾。图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不要随手乱扔垃圾,是每个人从小便知的道理;怎么一进入山林,就开始“放飞自我”?塑料瓶、包装袋等垃圾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降解,对环境的破坏极大,更别提建筑垃圾了。春日山野美景里,垃圾“抢镜”、臭味呛鼻,画面极不和谐,影响市民游客的游览体验。徒步爱好者也好,户外工作者也罢,按理说面对大自然都该有最基本的尊重,都该知道美景要靠每个人守护,怎么不仅不自觉,反倒明知故犯、出手伤景,露出不文明的丑态?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许多人去万花丛中、去山林里感受春天的气息,本是一桩赏心悦目的雅事。然而,从花样百出的辣手摧花,到不大雅观的任意攀爬,再到暗藏隐患的明火烧烤,每年屡屡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大煞风景,也着实扫兴。何况破窗效应一旦形成,后来的游客看到遍地垃圾,再随手乱扔、随处点火、随手折花,就再无任何心理压力,年年赏景岂不变年年伤景。
网友自我开发的路线,不能沦为文明的荒漠,更不能沦为管理的无人区和肮脏的垃圾场。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与管理,比如,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执法力度,从而形成震慑;在热门徒步沿线增设垃圾桶并设置引导标识,让垃圾有处可去;尤其要严查偷倒建筑垃圾问题。管理必然要有成本,但与其等到不得不管的时候再出手,不如早点下手,这样成本才更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更小。有人管、能追责,才能倒逼每个人带着环保与文明意识出游,“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
春日赏景,是人与自然的如约相遇,也应是人与自然的善意相待。在没有人管的地方还能保持自觉的文明,无疑是更真也更需要的文明。
掌上春城综合整理
来源:北京晚报、网友评论等
责编:赵萍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
相关文章:
辽宁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助力沈阳市和平区少年传承雷锋精神04-12
戴薇薇:春天读书,另一种耕种04-12
灞桥区邵平店幼儿园开展户外拓展活动04-10
民乐县民联镇:多举措推进移风易俗建设04-09
郑州方特春日狂欢进行时 双园精彩持续加载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