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文 | 木棉
春和景明,鲜花盛放。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人们出游踏春的热情高涨,天津多个景区“以花为媒”,推出丰富的赏花踏青文旅活动,带动消费市场“春潮涌动”。
比如在红桥区,正在进行的第34届运河桃花节就玩出了新花样:国潮品牌和老字号纷纷亮相,民俗巡游吸引众多游客拍照合影,集章活动让人体验感满满……在桃花节的拉动下,周边商场也人气十足,鹏欣水游城推出了专属优惠券、团购券等,假期销售额和客流量分别同比增长5.7%和7.5%。
不过,当桃花堤的如云绯色刷爆朋友圈时,仅一河之隔的北运河公园却略显尴尬。
北运河公园,是纵览桃花堤全貌的绝佳“观景台”,正因如此,不少游客来这里眺望对岸桃花堤的美丽风景。据《天津日报》报道,人流的增加吸引了不少小商贩来北运河公园附近做生意,有卖烤肠的、卖油炸臭豆腐的、卖鸡蛋灌饼和凉皮凉面的,除了固定摊贩,也有不少流动商贩。
那么有没有向桃花堤看齐,将北运河公园打造成文旅地标的打算?负责北运河公园园林养护的企业表示,可以做小范围的提升改造,但要对公园进行大规模提升,还要看市、区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到目前为止,该公司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消息。
“其实,我们这里的硬件一点都不差,但跟对岸桃花堤相比,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一直没有他们那么火爆。”一位居住在附近的河北区居民,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从地理位置来看,北运河公园与桃花堤仅一河之隔;从旅游资源来看,北运河公园里有一些颇具徽派建筑特色的亭台楼榭,同时植物种类更丰富,有山桃、碧桃、紫荆、龙爪槐、法桐、垂柳等30余个品种。那究竟缺少了点什么?
如今,谋求区域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形成区域放大效应,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旅游活动具有无边界特征和内聚外拓的发展规律,客观上要求打破行政藩篱,树立起“区域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从而推动旅游区域合作不断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比如不久前,京津冀三地就联合推出了“2025京津冀全民赏花季”活动,邀请百姓走出家门,走进身边公园或到兄弟省市去踏青赏花,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有力带动了三地文旅市场的发展。
但具体到北运河公园与桃花堤的“两岸故事”,当游客用手机镜头轻松跨越物理边界时,“隐形的围墙”依然清晰可见——北运河公园虽有地铁即将开通的交通优势,却陷入“守着金山等开发”的尴尬;桃花堤虽成网红地标,但客流外溢带来的商机,更多地被流动摊贩而非规范化的商业生态承接。
区域协调发展,就是将“你有我无”的零和思维转化为“优势互补”的共赢逻辑,通过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等机制,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当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命题,城市治理者需要以更大的智慧突破行政藩篱,用更开放的胸襟促成要素流动。
就拿北运河公园与桃花堤来说,二者恰似一组天然CP:一边是观赏桃花全景的最佳观景台,一边是沉浸式体验的桃花主题公园;一边承载着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厚重,一边涌动着现代都市的烟火气。这种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正是通过区域合作,构建文旅生态圈的绝佳基础。
期待下一个桃花盛放的春天,游客漫步运河两岸时,不仅能感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意,更能触摸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脉动——那里有打破壁垒的改革锐气,有资源重组的发展智慧,更有运河两岸“美美与共”的向前合力。因为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从来不分此岸与彼岸。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清明假期平凉文旅活动丰富多彩04-08
红河哈尼梯田全域旅游景点实现充电桩全覆盖04-08
迪拜旅游业连续多年实现增长04-07
清明长假|瀛湖迎来游客热情、客流双峰值04-07
烟台登上海岛海滨目的地榜单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