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平原的西南腹地,有一座被时光浸润的水乡——元通古镇。

临近中午,我们从成都驱车来到古镇,找了家临江的“水湾七号”茶楼,想着既可倚栏凭江,饱览风光,又能品尝当地美食,岂不“安逸”快哉!可一问才知,古镇上临江的小馆大都是只能品茶,没有餐食,这着实令人有些遗憾。所幸,遇见了灵巧热心的小林姑娘,她眼眸含笑,轻声道:“只要您在此喝茶,我帮你们从别家餐厅点餐,让人送过来!”这一番贴心话语,成就了别具风味的临江特色午餐。


坐在江边吊脚楼的茶室外,泡上一壶翠绿的青茶,袅袅茶香在空气中弥漫,一旁带着晨露的油菜花,散发着田野的芬芳。眼前,文井江的柔波泛着细碎的粼光,随着江水缓缓流淌,宛如一卷铺陈的素绢长轴,低吟浅唱着古镇千年的繁华过往与静好今朝。

元通古镇位于四川成都崇州市,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古镇三面碧波环绕,文井江、味江、泊江,在此缠绵相拥,一同汇入浩荡岷江。除三面环水,另一侧便是背靠巍峨岷山,形成天然屏障。民居临水错落,色彩斑斓,犹如一幅江南水乡般的绝美画卷。遥想当年,这里水陆交通极为发达,舟楫如梭,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客商于此建馆兴业。至清代,此地已享有声名远播的“小成都”之美名,是川西最繁忙的水陆码头之一。

在元通古镇,最负盛名的当数“元通三绝”。第一绝,便是那气势恢宏的三江汇流。而我们所在的茶楼,恰是观赏这一盛景的绝佳之处。不远处,便是当地人集资修建的“汇江桥”。曾经,桥下江水奔腾不息,繁忙的水上通道,将元通的土特产运往乐山、宜宾、泸州等地,又从四面八方带回镇上居民所需的日用百货,滋养着一方百姓。然而,时光流转,随着公路交通的日益发达,江上曾经穿梭如织的舟船早已不见踪影,唯有江水依旧悠悠流淌,见证着时代的更迭。

第二绝,是那充满历史韵味的黄氏故居,它由黄家大院和黄氏宗祠组成。可惜,为了等待夕阳的拍摄光线,我们在茶香中流连忘返,耽误了时间。当下午五点多赶到黄家大院时,只见朱门深锁,大门紧闭。一打听才知道,古镇所有景点下午五点就停止开放。查阅资料得知,位于麒麟街上的黄家大院,是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三进院落,曾是川军旅长黄润馀的居所,想象着昔日院内的热闹景象,更觉此次错过实在可惜。

第三绝,则是老街与老桥。老街的风韵自不必赘言,而那横卧的老桥,竟是与本人同名——“永利桥”。永利桥始建于明朝,后于清嘉庆年间重建。1938年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但坚韧的元通人,又依原貌将其重建。据说这是崇州仅存的大型石拱桥,在川西也属罕见。

元通古镇,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却有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我偏爱这种小众的古镇,它像一本尘封的线装古书,翻开它,你可以从中读出千年水韵的安宁和人间烟火的温度。





来源:北京号
作者:荀永利
相关文章:
川西水乡——元通古镇07-06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烈蒋志英:铁血骁将誓守海门07-01
出片率100%!武汉十大新机位重磅来袭05-19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多方面简介05-05
经典戏曲焕新生,古韵今情相交融,“茉莉花开”家门口的好戏到陶都04-15
沈阳中山路:百年老街的焕新蝶变04-09
言短意长|人们期待什么样的“县委大院”?03-21
学习新语|古城老街 文脉绵长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