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来看,不论是江河湖泊,还是溪流池塘,相比海洋,淡水生态系统紧密地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稳定运转,不仅关乎人类饮食来源和经济,而且对气候变化和洪涝灾害也有调节作用,更是以占地球不到1%的表面积,养活了10%的已知物种。而这一物种多样性,反过来,对维持淡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转,也起到了基本的支撑作用。

淡水鱼群。视觉中国|图
然而,与天上的鸟、地上的哺乳动物都有较多数据不同的是,这些水里的动物种群总体状况如何,长期以来都缺乏较为系统的评估数据,以至于对淡水系统的监测往往只能看看水质等水文指标。而最近,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全球数十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借助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对全球淡水物种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评估,发现接近四分之一的淡水物种濒临灭绝。
特殊的淡水困境
“我们现在有了淡水系统的具体数据,这应该用于淡水动物有关的决策。”领导这项研究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淡水生物多样性部门负责人凯瑟琳·塞耶(Catherine A. Sayer)解释,最新研究是第一次对淡水动物的大型数据集进行分析,以前,淡水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政策主要是根据陆生动物的情况,然而这两类群体,在栖息地和面临的威胁方面毕竟存在巨大差异。
凯瑟琳·塞耶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四分之一的淡水动物处于高灭绝风险状态,另有大约90个物种已报告灭绝。我们现在需要行动起来,解决这些威胁,防止物种进一步减少和灭绝。而这样的行动需要聚焦于淡水物种,而不是依赖那些针对陆生动物的保护行动。
在最新研究中,纳入分析的淡水物种就超过2.3万种,涵盖了螃蟹、小龙虾等两千多种十足目甲壳动物,一万多种鱼,以及蜻蜓、豆娘等六千多种蜻蜓目物种。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灭绝风险分类情况,灭绝风险较高的类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度濒危、濒危、易危等。除了已经完全灭绝的之外,最新研究由此估算了其余几种高灭绝风险物种总量占比达到24%,相关研究2025年2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具体来看,十足目甲壳类动物灭绝风险最高,濒危物种占比甚至达到30%,淡水鱼类这一比例与总体情况类似,占到26%,蜻蜓目濒危物种占比更低一些,为16%。至于螺类等淡水软体动物,虽然因为数据更为缺乏,最新研究未将其纳入分析,但有限的数据表明,淡水软体动物的濒危比例可能更高,接近三分之一,如果将其也纳入分析,总体的淡水濒危物种占比可能也会更高。这种数据不足、关注不够的现状,也突显了淡水生态系统保护,在当前所面临的特殊局面。
为何会灭绝
事实上,淡水系统的这种特殊困境由来已久。因为传统上陆地和海洋的二分法,淡水系统曾长期被视为陆地的一部分,致使其面临的一些独特问题被忽视,比如淡水系统作为一个网络的连通性,以及受季节等因素影响,流动状况会发生变化,等等。但到了2022年,在加拿大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有多项面对2030年的行动目标,开始将内陆的水域视为有别于陆地的领域,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保护目标。
“我们成功地让淡水得到了明确的认可,所以这是一个‘胜利’。”谈及这次大会对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长期研究保护科学的卡尔顿大学教授史蒂文·库克(Steven J. Cooke)觉得,这种转变未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慢慢产生影响,那时会有更多的国家意识到这些问题。
而对于最新研究,史蒂文·库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项研究很重要,再次指出了淡水鱼等物种所面临的问题,但作为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他对研究发现并不感到惊讶。问题是,要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个问题,并充分地采取行动,“淡水生物多样性正处于危机之中,因此,我们需要很多人来保护和恢复淡水生物多样性。”
根据最新的系统性评估,要想减缓这些灭绝危机,一些较为普遍的驱动因素需要引起关注,比如,淡水污染、水坝、水资源开发、农业、过度捕捞以及入侵物种等。
“污染会改变物种的栖息地,例如,农业或伐木造成的沉淀物沉积在水源底部,使能见度降低,或者营养物流失导致富营养化,这样它们就不适合淡水动物了,或者污染物也会直接毒害食用淡水动物,例如工业污染和污水。”凯瑟琳·塞耶解释,“至于水坝,会阻断淡水鱼的迁徙路线,使它们无法完成生命周期中的关键转移,例如,往返繁殖地或觅食地。而且,大坝也改变了河流的流动,一条流动的河流在大坝的上游变成了静止的水库,在下游变成了流速较慢的河流。同样,这些栖息地可能也不再适合淡水动物了。”
类似的,水资源开采和农业都会导致淡水生物栖息地水的排出,因此可能会造成淡水动物水不够用。而入侵物种,要么在食物、生存空间等方面与本地物种竞争,要么直接捕食本地物种,或者以一种不再适合本地物种的方式改变栖息地,所有这些都会威胁到淡水动物的生存。至于过度捕捞,则可以直接导致物种从淡水系统中消失。
最新研究分析发现,识别出的淡水濒危物种中,受到入侵物种和疾病等影响的,占比估计有28%,而接近40%都受到大坝与水资源开采的影响,受农业相关土地利用改变影响的,占比也有37%。影响最为广泛的则是污染问题,超过一半的淡水濒危物种可能受到了水污染的不利影响。而且,这些威胁因素并不是单独出现的,绝大部分濒危物种可能同时受到两种以上的因素威胁。这意味着相关的风险治理,需要综合考虑。
中国淡水物种同样面临威胁
凯瑟琳·塞耶提醒,要知道,大部分的淡水物种都没有办法“逃离”这些威胁,特别是淡水鱼,它们完全被限制在水里。这可能是这些种群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比如,因为不能“逃离”所在的淡水系统,入侵物种一旦被引入,就会扩散到整个湖泊或者河流系统,淡水动物根本无法摆脱这些威胁。
而中国同样面临着这些造成淡水物种濒危的威胁和挑战。据凯瑟琳·塞耶介绍,最新研究中有近三百种中国本土淡水动物濒临灭绝,其中接近二百五十种属于鱼类,包括著名的极度濒危物种中华鲟,以及易危的哲罗鲑鱼。哲罗鲑鱼属于冷水鱼,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和西北的河流中,因体型较大,常被误解为“水怪”,而受到公众特别关注。作为洄游鱼类的中华鲟同样体型较大,主要分布在长江,因极度珍稀,已成为中国淡水生物保护的一个标志性物种。
为应对长江上水坝对中华鲟等鱼类的影响,经过多部门几番争论,中国从1980年代就开始实施针对中华鲟的救助保护计划,以人工繁殖放养和兴建自然保护区等思路,试图保住其自然繁殖模式。然而,不幸的是,不仅中华鲟已多年没有在长江中自然繁殖,另一种比中华鲟体型更为硕大的长江鱼白鲟,因在过去几十年未受到特别保护,2022年被宣布已经灭绝。
对于长江里这类洄游鱼类种群数量的下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2024年发表研究认为,这种指数级下降,是因为长江上水坝的影响长期被低估了。而且,由于科学判断失误,过去四十多年的救助保护措施收效甚微,亟须为受影响鱼类恢复适合繁殖的水文条件,明确管理水坝的水电公司的保护责任,通过国际合作,在加强鱼类通道等保护策略方面进行科技创新,共同应对这一世界性难题。
长期研究亚洲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香港大学教授杜德俊(David Dudgeon)也认为,中华鲟等体型较大鱼类的生态前景不容乐观,中国丰富的鱼类生物多样性受到很大威胁,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最近专门开展了相关的案例研究,对长江等中国南方水域淡水鱼类多样性保护进行展望。他认为,在当前面临多重威胁的情况下,还有40%的鱼类缺乏基本的调查数据,这意味着很多淡水物种的保护现状和前景仍是未知的。
除了水坝的影响外,微塑料和其他新兴污染物广泛扩散后,预计也会对水质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而长江洪泛平原上的大规模河沙开采活动,叠加气候变暖、干旱等,也会对淡水鱼类的栖息地产生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觉得,尽管长江已经开始了为期十年的禁渔,过度捕捞等问题有所减少,但因为其他一些威胁因素的存在,淡水鱼类种群的恢复前景仍不太乐观。相关研究2024年12月发表在《综合保护》(Integrative Conservation),强调了在多重因素干扰下,中国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认识淡水物种的重要性
而为了增强相关生态保护规划中的确定性,弥补淡水物种数据缺乏的影响,最新关于全球淡水物种的评估中,还特别研究了替代物的问题。结果发现,同样受到灭绝威胁的四足动物,虽然不是监测淡水物种时的完美替代物,但相比水质等非生命因素指标,还是要好得多。
凯瑟琳·塞耶解释,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四足动物,来确定需要进行保护的大的区域范围。然而,由于这两个群体在栖息地和面对的威胁方面有关键差异,我们还需要确保实施的任何保护和管理方面的行动都是针对淡水物种的。“就比如,为了阻止捕猎某种濒危哺乳动物而建立的一个保护区,对流经保护区河流中受到大坝建设威胁的一条鱼来说,不太可能有帮助。”
这实际上也可能牵涉不同部门和团体的利益冲突等问题。特别关注鱼类保护的史蒂文·库克教授也建议,要想平衡好淡水物种的保护与利用,关键是要做到可持续性利用,这就需要所有的管理都基于科学,理想的做法是政府和渔民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淡水物种栖息地通常被认为是‘眼不见,心不烦’,许多淡水物种也并非传统意义上魅力超凡的样子,比如可爱或者毛茸茸的,这意味着它们不像大型哺乳动物那样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凯瑟琳·塞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保护淡水动物,不只是各个部门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时,要考虑淡水物种的情况,尽量减少对淡水系统的影响,全社会提高对淡水物种重要性的认识,也很重要。
这不仅是为了维持生物多样性,对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控制洪水,减缓气候变化,甚至支持文化、经济以及全球数十亿人的生计,也是很重要的。她鼓励南方周末的读者朋友们,去参观下自己所在地的湿地,看看能找到什么淡水动物。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责编 朱力远
相关文章:
毛尖|王宝强的说服力04-03
解开三大实验室里的“材料强国”密码04-03
新华社“倾听”太原城04-03
印尼马鲁古海北部发生5.9级地震04-03
落单东方白鹳住进北方森林动物园“套间”04-02
在虹口多伦路看中意两国版画展,感受现代艺术的生命力04-02
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档案通过验收04-02
四分之一淡水动物濒临灭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