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蒙阴网红现象解析”系列报道丨一根网线“链”动一个百亿产业集群——蒙阴为什么这样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8:39:00    

在临沂客户端讯暮春,五更,蒙阴县蒙阴街道,网络主播安小月调试手机准备直播,山间鸟鸣花香。

“朋友们,看这挂丝!纯手工瓢漏的粉条,比机器做的要筋道三倍!”安小月身后的大屏上,工人支起铁锅搅动粉浆,金灿灿的地瓜糊、山药浆在沸水中翻涌。直播间挤进2000人,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如今,这位三个孩子的母亲能靠网络年销100万公斤粉条等农产品,凭“不满意包退,坏了有赔付”的承诺赢得10万+回头客,成为蒙阴一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的潮头客。

在蒙阴,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从“仨宝日常”“晋贤爸爸”“菜花和祥子”等“原生网红”琐碎而幸福的家庭生活,到县委、县政府高层带货蜜桃出圈;从深山蜂蜜“飞”入千家万户,到半挂车在直播间卖出全国十分之一销量——这座山区小城用十年时间,将沂蒙山腹地“四塞之固、舟车不通”的封闭落后旧印象完全颠覆。蒙阴,已和世界面对面、心连心。

蒙阴“网红”为何这么多?“网红经济”为何如此蓬勃?答案藏在政策前瞻性、资源稀缺性、模式创新性与文化内生性的深度融合中。

天时:十年布局踩准“关键帧”

2014年春,时任蒙阴县副县长李玉国在干部大会上表态发言:“要用一根网线,把沂蒙山沟沟和全世界连起来!”是年11月,他在一个全国级别的会议上发言时说:“通过电子商务,我们可以串联蒙阴一些产业,尤其是特色农业可以和商业、运输业有机整合,不但卖出了好产品,还把区域形象提升起来了。”

彼时,全国淘宝村不足20个,蒙阴却已建成山东首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每一个乡镇都有电商服务中心,每一个村庄都有电商培训。首批学员牛庆花,用政府补贴的二手电脑开起网店“孟良崮果园”。那时,山楂在村里1元/公斤都卖不出去,牛庆花却将5公斤山楂卖了56元。上架自家果园生产的优质苹果,12元/公斤,5000多公斤苹果同样很快卖光,震动了四邻八乡。

蒙阴县的“电商革命”,与互联网经济浪潮同频共振。

2014年,蒙阴县干部群众发现:革命老区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网络可以给经济腾飞插上翅膀。他们开始实践,让蒙阴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草木山水、山货农品等借此走出大山。

2016年内容电商风口,蒙阴县网店集体转型“内容营销”。

2020年直播经济爆发,疫情催生一大批“网红”。蒙阴县通过“百名网红助农行动”等销售蜜桃1亿公斤,比2019年增长一倍。

2023年跨界融合,从带货到带岗,从卖桃到“卖万物”。蒙阴靠直播解决一家企业300人用工荒,直播间变成“云端招聘会”。

2024年,全县网商店铺突破6000家,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8.4亿元,其中,蜜桃的网络销量占到总销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联万户、接地气、广受益、可持续。十年来,蒙阴县构建了以蜜桃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村电商产业体系,每一步都精准卡位在互联网转型节点。蒙阴县商务发展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我们现在不用刻意去追风,而是坐拥天时地利人和,静等风来。”

地利:山水禀赋的“稀缺性变现”

七山二水一分田,曾是蒙阴县域经济发展的劣势,如今成了发展亮点和网络爆点。

蒙阴蜜桃的崛起,始于大自然的偏爱。“只有蒙山上吹过的季风,洒下的雨水,灿烂的阳光,再加上通透性好、铁磷钾等微量元素含量高的土壤,pH值6.45的微妙平衡,才可以种出这么好吃的水蜜桃。”“桃小蒙”品牌创始人高蒙道破蒙阴蜜桃的基因优势。

当105万亩林果面积中有71万亩被蜜桃覆盖,这片土地与桃树便形成了天作之合。

真正让蒙阴蜜桃脱颖而出的,是人与自然对话的智慧。蒙阴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滕德富讲了一个故事:2010年,外地客商以24元/公斤的“天价”收购“中蟠11号”,每公斤高出市场价20元。这个在郑州果树研究所表现平平的品种,经蒙阴果农套袋技术改良后,竟让研发专家感叹“我们永远种不过蒙阴桃农”。

如今,蒙阴在蜜桃产业创下四个“全国县级第一”:71万亩种植规模、年超100万吨产量、200余个品种矩阵、5月至10月超长供应期,这些数据背后,是蒙阴人用匠心浇灌出的产业奇迹。

品质优势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为什么全网我能卖到最高价?还是我们的桃子品质好!”高蒙的自信源自市场验证:“桃小蒙”以94%好评率领跑生鲜赛道,去年200万箱、400万公斤销量背后,是每公斤高出市场1元的品牌溢价,直接为桃农增收400万元,更创造150个就业岗位,带来200万元劳务收入。这组数据诠释着最朴素的商业逻辑:货好才能卖得好,当生态禀赋遇见匠心耕耘,绿水青山就能化作金山银山。

产业价值开始裂变:“崮丁哥”的雕枭直播每天带来60多万的流量;百泉峪村通过生态价值核算获得4300万元整村生态授信,目前全村已发展38家农家乐和精品民宿;桃花节期间,蒙阴文旅短视频在各平台播放量破5亿次,驱动民宿预订量激增80%。

人和:全民参与的“造星土壤”

农村电商路径怎么走?蒙阴轻舟已过万重山。

政府“精准滴灌”。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路就有多高,公路修到山上的每一处果园门口。依托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3处县级物流中心、11个镇级配送站、375个村级快递点织成“48小时出山网”,让凌晨摘下的蜜桃次日便能现身北上广深高端商超。30余亿元专项贷款注入电商产业链,智能分拣线让蜜桃糖度克级精准分级,68元4个的“桃之满满”品牌抢滩山姆会员店,深加工的地瓜干、蜂蜜酒也通过直播间单场狂销百万元。就连深山里的板栗仁、薯片也借“与辉同行”直播间单场售出2万单,让“土味山货”贴上了网红标签。

人才培养是关键。蒙阴与职业院校联办“电商专班”,年定向输送50名专业人才;请抖音、小红书导师驻扎在田间地头,用400多期普及式、深层次培训,将1.2万农民培养成“流量捕手”。

百姓的智慧在政策土壤中生长。60岁老农架起手机直播疏果技法,留守妇女组队成立“宝妈直播团”,村口小卖部挂上“云仓代发”招牌——全县80%的网店由普通农民操盘,近6万从业者在“种桃—分拣—包装—发货”的链条上人均年增收约2万元。当方言讲解的日常生活,民歌伴奏的桃园实景、“蜜桃村支书”的笨拙舞蹈成为流量密码,蒙阴人突然发现:“手机同锄头一样,也能挖出金山。”

这场全民狂欢的背后,是“电商+”生态的裂变式繁荣。当“桃小蒙”成为东方甄选战略供应商,当“蜜桃季”吸引阿里、京东头部团队溯源直播,当文旅直播带动500家特产超市上线携程,蒙阴已不再满足于“卖货”。从田间到车间,从屏幕到景区,一条融合种植、加工、文旅的百亿级产业链已然成形。

“我们的网红经济,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山与‘云’的持久对话。”蒙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工商联主席李玉国说。

桃林里,52岁的“沂蒙二姐”吟诵“这不是春”;直播间,“蜜桃村支书”公茂果用大葱蘸酱啃起煎饼;屏幕旁,“桃小蒙”高蒙瞥了一眼实时显示的461.4818万元的月成交额……蒙阴人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网红经济”的本质——它不是流量游戏,而是生活价值在“云端”的播种,是沂蒙山腹地里的普通人被这个时代所关照的命运。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玉光 丁立国 通讯员 张圣虎 李朋

编辑:张娜

相关文章:

十年磨一剑,肥西第十届“创智汇”大赛即将启幕!05-09

常熟再添百亿企业 立讯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签约落户05-09

近5年首次“撒钱”!威龙股份年报扭亏突改分红议案,一季度净利再遭腰斩05-09

“蒙阴网红现象解析”系列报道丨一根网线“链”动一个百亿产业集群——蒙阴为什么这样红?05-09

最高奖励200万元!深圳又放“大招”05-08

“黑红”再联手谋德国“破局之道”05-08

鲍威尔:美联储不急于降息 经济具有韧性 特朗普施压无影响05-08

鲍威尔:目前还没有从关税数据中看到重大的经济影响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