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第9届南博会丨文山:滇南本草香飘四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7 02:01:00    

央广网文山6月6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绿意初夏,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即将启幕,展会期间首次设立的中药材产业馆成为亮点之一。以“滇南本草、世界共享”为主题,该馆聚焦生态优先、数字赋能、开放合作,全方位展示云南及国内外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成果,搭建全球中医药合作新平台。近日,南博会主题采访团探访了文山州。这里作为云南中医药重要产区,将以三七产业为代表集中亮相,展现其在道地药材资源开发、全链条建设、产业融合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大棚内的文山三七(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作为“云药中的王牌”,文山三七不仅药性独特,更承载着文山千家万户的致富梦想。“小小三七,曾经‘深藏山中人未识’,如今走向全国、走进世界。”文山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茂文介绍,2024年,全州三七在地面积达4.68万亩,产量5699.8吨,实现综合产值超206亿元。从“山货”到“品牌”,三七产业正不断“进化”,步入发展快车道。

这一切,离不开文山人对“三七这株宝”的用心呵护。为了让三七“有地可种、种得规范”,文山州出台《三七种植用地保障意见(试行)》,未来10年内将统筹78万亩适宜土地,统一布局、有序推进。三七种植也从“看天种”转向“科学种”。

连作障碍,是三七产业的“老大难”。如今,这一难题迎来关键突破。通过引入氯化苦、棉隆等土壤熏蒸技术,轮作年限从过去的20年缩短至3至5年,每亩产量提高15%至30%。三七“连年能种”,农户“连年能赚”,科技把沉寂的土壤“激活”了。

三七幼苗(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在田野里,三七扎根;在车间里,三七“变身”。精深加工让这味古老药材焕发“现代感”。三七面膜、三七咖啡、三七复合饮……新产品不断涌现,打通了“药食同源”的创新链。2024年,文山三七工业产值达69.91亿元,正从“原材料”变成“高附加值”。

而在三七的“老家”——文山市平坝镇,这份热气腾腾的“本草经济”尤为火热。围绕“中药材种植示范镇”定位,平坝镇发展中药材种植近2万亩,打造“521联农带农机制”,群众变股东、临工变长工,带动农户人均增收超过2万元。中药材种下去的是希望,长出来的是收入。

三七系列产品(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如今的文山,不止有药香,还有平台。文山州已建成全国唯一以中药材命名的三七产业园区,40家企业落地,三七原料90%在此集散,全国最大的三七趁鲜加工中心也在此投产运营。2024年,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被农业农村部再次确定为三七贸易“定点市场”,品牌价值达90.8亿元,稳居全省前列。

而今,搭乘南博会的“国际快车”,文山三七再次“整装出征”——不仅在中药材产业馆精彩亮相,还将参与传统医药合作对接、食药同源选品大会、新品发布及招商推介等系列重磅活动。

“滇南本草,世界共享”。在这个面向南亚、辐射全球的舞台上,文山三七以其扎实的品质、丰厚的内涵和勃发的活力,再次展现“云药之王”的风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桃李面包因月饼广告争议道歉背后:上半年净利下滑近三成,去年月饼营收占比2%09-06

南阳市新野县:桃香药韵牛劲足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09-03

天祝:羊产业唱响乡村振兴新“牧歌”09-02

谷城紫金镇:秋日稻田间 农忙正当时09-02

万向系交出半年成绩单:净利两增三降09-02

青岛:“光影上合”绽放异彩 “电影之都”联结世界09-01

蔚来和梵高,在“星夜”下共鸣08-31

世界五百强,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赣州)项目正式投产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