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曹丰泽:同样是种大豆,为何中俄一江之隔,产量却差近一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08:51:00    

【文/曹丰泽】

同样是种大豆,为什么中俄一江之隔,产量却能差近一倍呢?今天这一期我来讲讲,在远东这一块大豆要怎么种。

种大豆,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豆种。目前网上看到一些说法说,俄罗斯远东强迫农民必须在当地购买种子。这个我不知道真假,但是就我自己观察,大部分的农民都是自己留的种子,并没有被强迫在当地购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农民们用的大豆种子各种来源都有,你可以去跟农业公司买他们培育的比较优良的大豆品种,也可以从国外倒腾一些不同的品种,但是最多的还是农民自己留的豆种。

大豆选种这个事听起来好像非常高大上,但是在俄罗斯远东这边其实非常简单粗暴——就是把你去年种出来的大豆,用机器把个大的给筛出来,把那些歪瓜裂枣去掉,这就是你明年的种子了,这个选种方式跟7000年前咱们的祖先根本就没啥区别。龙生龙、凤生凤,“大”豆种子种“大”豆。就这么简单筛选出的大豆种子品相特别好,个个圆润饱满,感觉吃了都能延年益寿。

当然,不管筛选出多么好的大豆种子,这里面都会掺杂一些深颜色的豆子,被称作酱豆,这些酱豆在形状和大小上跟普通豆子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颜色不同。但是它的产量低,如果比例太高的话,种到地里就会造成严重的减产。

俄罗斯这边的农民们经常会互相交换豆种,我自己就遇到过一次和我们关系很好的一个中国来的农民,他种的是和我们一样的中国豆种,然后一年一袋自己留的种子,和他换豆种的是一个俄罗斯当地的农民,他们种的是加拿大的豆种。中国的豆种比较大而且饱满,形状好,产量略高,而加拿大的豆种外观略显逊色,但是蛋白质含量高,酱豆的比例稍微低一些,二者的价格相差不多。

根据当地农民的说法,换豆种主要是为了提高一些物种多样性。如果长期种同一种大豆,可能会因为自然杂交、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遗传特性退化,影响抗病性,让大豆容易遭受病虫害,进而降低产量,同时还会造成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单一化,影响土壤养分循环。

如果时常多换几个品种的大豆来种,大豆抵御病虫害的风险就会提高,形成一种类似于不同农作物轮作的效果,产量也会比较高,同时轮换不同的抗性品种还可以减少土壤或者环境中病原菌和虫卵的积累。所以在俄罗斯远东这边,农民们之间互相交换豆种是常有的事,大家几乎年年都要换换品种,你种种我的,我种种你的。

选好了豆种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考虑什么时候播种。

在俄罗斯远东这边,阳光和温度都很充足,是足够大豆成熟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春天的时候,雨水实在是太大了,大豆根本就种不下去。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远东地区这边“积温”是足够的,但是“有效积温”不够。“积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概念,这里就不展开解释了,简单来说就是大豆的发芽、生长、成熟都需要一个比较高的温度。

按理说,俄罗斯远东这地方4月份就达到了大豆生长所需要的温度了,可以播种了。可是这地方下雨实在是太多了,一下雨地里又变成了湿地、沼泽、臭水泡子的状态,这又没法播种了,只能白白浪费掉一整个温暖的春天。这个没法播种的春天就是“无效积温”。一直到5月下旬甚至6月份,等土地逐渐被太阳烤干,这时候才能播种,从这以后才算是“有效积温”。

从6月份种下去,一直到10月中旬收获,留给大豆生长成熟的时间只有4个半月。这时间就非常紧张,一个不小心,万一天已经冷下来了,大豆还没来得及成熟,那这一年就算是白种了。当地农民跟我介绍说,有一年春天雨水特别大,他们最晚的一茬一直到7月2号才种下去。不过到了秋天倒是也成熟了不少,但是那个产量就低得非常感人了。所以远东这边的农民一直都在努力地寻找和培育那种生长周期比较短的豆种,就是所谓的早熟品种,生长周期越短越好,他们宁可接受较低的产量,也要确保无论多晚播种,大豆都能在10月天气变冷之前成熟。

同样的气候条件,相同的降雨量,在咱们中国这边4月底5月初的时候,农民们就已经把大豆播下去了。咱们的大豆为什么不怕积水呢?其实也怕,但是中国的农田建设程度比俄罗斯高太多了,农田灌溉和排水系统都相对更健全。春天下了,雨水很快就被排走了,不耽误咱们种地,这样“无效积温”就变成了“有效积温”,整个春天的温暖和阳光,咱们黑龙江就能全都利用起来了。

一江之隔的中国,黑龙江大豆亩产就能达到俄罗斯的两倍,这就是水利工程的力量。我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土木工程还是永远的神。”

说完了种什么、什么时候种,接下来是不是就要开工了?不着急,咱们先来认识一下种地需要的机械设备。

现代农业本质上就是一场机械的盛宴,如果没有机械的话,那么单靠人力我们其实是种不了几亩地的。而现在我们作为远东最小的农场主,我们要种1200亩的地,而那些大的农场主,他们要种上万亩甚至几十万亩的土地,这么大面积的土地是不可能用人拉肩扛的方式来种植的,我们只能依靠机械。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农场的这些机械。

在咱们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当中所要用到的机械。本质上就是两种:第一种叫联合收割机,第二种叫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顾名思义,就是庄稼已经种出来了,我们去收割它用的。那拖拉机是干什么用的呢?拖拉机不是一个机械,而是它后面拖着什么,它就是什么机械。

首先,如果在拖拉机加上一个翻地的犁,它就变成了一个耙地机,它的作用就是把坚硬的地翻起来,变成蓬松的、适合耕种的土地。那么我们开着这个拖拉机把这个耙拉到田里面去,把它降下去,然后把这个地翻起来,这个地就变得可以耕种了,我们下一步就可以播种了。

再来,如果拖拉机后面加了一个播种设备之后,那它又变成了一个播种机。这个东西运转起来之后,我们的粮食种子就从上面的储物箱到下面,通过一个全自动的机械装置来把它插到地里面。这个深度是可以调整的,你是想让它在土地下面5厘米还是10厘米?不同的品种会有不同的要求,这个就需要农业专家来进行操作。

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拖拉机的驾驶教学。这是一辆东方红牌的拖拉机,是咱们中国产的非常权威的一款拖拉机,这款L904也是东方红拖拉机当中非常经典的一款车型。

上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车门关上。其实拖拉机的驾驶非常简单,它跟我们手动挡的小车其实差不太多,有两个档,一个是速度档,还有一个档是控制扭距的,分别是低速档、中速档、高速档还有倒档。

今天我们就要开着这辆小车去我们的地里。一般我们挂的都是高速档,只有在田里面或者焐车的时候才会去挂中速档和低速档,这时候扭距会变得非常地大,但也非常烧油。拖拉机比车好开的地方在于它很难熄火,即使我只是随便地挂一个档,然后迅速地松开离合,它也只会快速地前进,并不会熄火。

接下来,咱们就带着这些设备开始种地的第一步——耙地。

所谓的耙地,其实就是把过了一冬天已经密实的土地给它翻起来,让它蓬松。耙地有什么用呢?

首先,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中经常存在着大块的板结土,里面完全不透气,耙地可以将其打碎,使土壤颗粒更加细腻。这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呼吸,提高种子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发芽和幼苗成长。

其次,耙地可以把土地低洼处的土给翻起来,让田地变得平整一些,免得低洼处积太多的水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把低洼处潮湿的土地翻起来,还能够加速土壤晒干,更利于大豆幼苗的成活。要知道在远东,农民们最怕的就是涝,十次减产里边有九次都是水太大导致的。

耙地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今年生长出来的杂草给杀死,耙到地里变成肥料。杂草这东西可不像咱们要种的庄稼那么娇气,3月份刚刚化冻,它就开始发芽了;到了5月咱们要种地的时候,它已经长得很高,甚至已经开了漫山遍野的花了。如果不把这些杂草彻底地翻到地里直接播种,那咱们的大豆是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这些杂草的。

咱们现在通过耙地把杂草翻到了地里变成养分,让杂草一时半会反应不过来,然后趁这会把咱们的大豆种子播下去。等杂草反应过来,重新开始生长的时候,咱们的大豆已经长得挺高了,这个时候杂草已经竞争不过咱们的大豆了,这就是耙地的意义。

使用现代机械设备耙地的效率非常高,尤其是外东北这边,因为我们的绝大多数的地都是连在一起的,这一整块地就有50多垧。我们租了两台拖拉机,一台是咱们中国产的东方红,另一台是美国产的约翰迪尔,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一台拖拉机一天就能耙20垧地。你看我开这个拖拉机,从这头耙到那头,绕一大圈再回来,十几分钟就耙了半垧地,就是这个效率,所以说80垧地1200亩,听起来非常多,但实际经营起来,这点地真不好干嘛的,要不了两天我们就耙完了。

这片地就是已经耙完了、准备耕种的状态,我们可以看一下。

首先,它的松软程度非常高,干燥程度适中——就是有一点点水,但是又不多,这是最适合种子发芽的状态。

不得不承认耙地的心情实在是太好了,这是一种真正的大工业生产带给人的快乐,可以说跟在非洲打猎不相上下,超过了人世间所有的快乐。你看这漫山遍野的小黄花,这要是在国内的哪个景区,搞不好就要被包装成什么网红油菜花田,然后收每个人200块钱的门票。但是在我们的田里,这些杂草只配被我们的大拖拉机给耙到地里,变成我们大豆的养分。一台东方红,一台约翰迪尔,东西两大强国伺候你一片网红油菜花田,这福分还少得了吗?

值得提一句的是,美国的拖拉机和中国的拖拉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差不多马力的拖拉机,约翰迪尔的价格是东方红的两倍还多。那么这个价格主要是差在哪了呢?一方面是质量上确实有些区别,约翰迪尔的车身用料更足一些,稳定性也更好,舒适度比较高,但是这个区别并不特别大;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相比起东方红,约翰迪尔的上手难度,或者说是“适蠢性”,比东方红厉害太多了。

这么说吧,要想把一个中国产的拖拉机给开好,你可能需要一个比较好的机动车驾驶基础,比如熟练的驾驶技巧,而且还需要智力过关。但是美国的拖拉机什么都不需要,一个完全零基础的人学会驾驶美国拖拉机只需要5分钟——是的,只要5分钟,随便你怎么加减油门,加减挡,它永远不会熄火。你甚至都不需要认识一个英文字母,因为它的油门和挡把上都画着一个乌龟和一个兔子——兔子就是加速,乌龟就是减速,就这么简单,比我小时候玩过的最简单的遥控车还简单。

我们租的这台约翰迪尔拖拉机生产于2005年,到今天正好20岁了,它这些年换过无数个零件,可以说全身上下所有东西全都换过了,已经是一艘“忒修斯之船”。或许发达的标志就是愿意把钱花在这些刀把上,愿意把钱花在提升人的舒适和对笨蛋的包容上,而不仅仅是花在刀刃上,花在最直接的生产效率上。

2005年,美国的工业余晖还没有彻底散去,那一年也刚好是我第一次知道约翰迪尔这个品牌。我的英语老师跟我讲,中国的农民太穷了,土地太少了,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精耕细作,而人家美国的农民都是开着约翰迪尔种地的。20年过去了,我第一次摸到了约翰迪尔,而大部分的中国农民仍然没有开上约翰迪尔。更令人叹息的是,大把大把的美国农民现在也开不上约翰迪尔了。在巨型农业托拉斯的打击下,全球的农民种地的收益都变得越来越微薄,美国农民也大批大批破产,被迫把土地卖给农业大公司,变成一个现代经济中多余的人,走向堕落。

好,咱们言归正传,耙完了地之后,播种这事就更快了。

看一下我们一会要播的大豆的豆种,这一袋差不多是能播半垧多。看一下播种机的构造,所谓的播种机其实就是一个拖拉机拖着一个播种设备,播种设备前面是一个类似于犁的轮子,它把这个地翻开,然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有六个箱子,这里面装的是大豆的豆种,随着车往前运行,这个豆种它按照一定的间距、一定的深度进入到地里,后面的这个铁链子可以把刚刚翻起来的土再压回去,让大豆进入地下一个比较合适的深度。

其实这个播种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个拖拉机行进的速度可能有10到15公里每小时,这样下来的话,其实我们五垧地的这一块大概半个上午就播完了。豆子其实是一种比较适合浅播的作物,这个机器它只是浅浅地把这个土块盖在了豆子上,有些豆子甚至直接散落在了上面。它只是在一个比较深的地方,但上面并没有覆盖土,这个是正常的,这个豆子它就是比较适合。

这种透气的环境,播种的速度比耙地还要快得多,我们在之前的节目里讲过,在外东北种地几乎都是平播,不需要起垄,开着播种机飙车过去就已经播好了,80垧地一天多就播完了。在俄罗斯远东这边,我们算是播得比较早的,我们的邻居们大部分的土地还要到5月末,甚至到6月份才播种,播下来的豆种直接浮在地表上,上面盖着一小层松散的土块,这对大豆来说是最适合发芽的。接下来的时光,我们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大豆发芽,看看老天爷今年能给我们什么审判。一直到今年10月份收割的季节之前,不管我们做什么,对这片土地而言都没有丝毫的影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文章:

曹丰泽:同样是种大豆,为何中俄一江之隔,产量却差近一倍?07-16

女篮亚洲杯中国队大胜韩国队二连胜07-16

俄外长访朝参加战略对话07-14

中国数字“智造”为上合国家产业转型贡献智慧07-14

专访|加强与中国合作为哥伦比亚打开机遇之窗——访哥伦比亚贸易投资旅游局副局长梅希亚07-13

前TVB喜剧演员自曝患病,已无法自行走路!这种病需注意→07-12

中国驻宋卡总领馆举办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暨新中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07-11

精诚酝山海,酿造一座城!青岛首届精酿啤酒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