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江苏盐城:科技“锄犁”深耕“新”沃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6 11:54:00    

水稻覆膜插秧机在稻田中不断穿梭,“盐”系列稻麦品种在“试验田”中持续生长,盐碱地可持续治理利用新路径在实验室中渐渐清晰……“三夏”时节,一大批新装备上岗、一大批新技术落地,农民有了更多“新农友”。

近年来,盐城市立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把科技创新作为关键切入点,重点发力种业创新、技术集成、载体建设等方面,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全力助推农业强市建设。

着力推进技术集成应用

农田染新绿,水稻插秧忙。6月26日,射阳县为民机械化插秧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一派繁忙,随着水稻覆膜插秧机缓缓驶过,覆膜、打孔、插秧等工序一气呵成,一层黑色薄膜紧紧覆盖在稻田表面,稻苗整齐地扎根在土壤中,嫩绿叶片探出膜面。

“别小看这层地膜,它不仅能阻隔杂草生长,还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合作社理事长徐鹏介绍,通过应用水稻覆膜机插秧技术,能从多维度改善水稻生长环境。

农业走向现代化,离不开农机装备。截至目前,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94.9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秸秆还田机等均超过2万台。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1%,其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96.4%。

“作为省市稻麦机械化示范基地,合作社将通过‘技术输出+托管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自有社会化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全面做好新型农业装备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助力我市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徐鹏表示。

大力推动种业创新突破

在盐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亩产达3500公斤的“盐莓一号”种苗在智能环境调控系统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缩短新品种稻麦的培育时间;

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种子生产基地实现年繁育各类农作物种子3000万公斤以上,常年带动农户超1500人……

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是“藏粮于技”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选育审定优质高产新品种118个,“盐稻21号”入选国家耐盐碱水稻联合体中间试验对照品种,“盐麦1号”、和盈黑鸡配套系、东台西瓜“三彩”“三笑”等实现自有新品种培育零的突破。

良种一粒重千钧。该市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实施农业新品种联合攻关、种业基地保供能力提升、良种示范推广等三大行动,整合种业科研资源力量,建好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加大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将“小种子”发展成“大产业”。

加快打造科创载体平台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促进合作交流、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西伏河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农业重大领域,着力打造科创资源集聚、发展动能强劲、市场运营通畅,在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科创中心。

昔日不毛地,如今米粮仓。探索盐碱地可持续治理利用,盐城从未止步。在江苏沿海耐盐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对前期采集的性状稳定大麦植株进行盆栽培育,通过重点筛选具有耐盐表型的突变体材料,为后续基因功能解析奠定重要基础。

“这两株同源大麦的亲本均为盐敏感型,现在一株保持原有特性,另一株却表现出显著耐盐性。我们的核心工作就是解析这种表型转变的遗传机制,进而精准锁定关键耐盐基因。”实验室负责人王永慧介绍,依托规模化突变体库筛选技术,实验室已在水稻、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中成功鉴定出多个调控离子稳态平衡与活性氧代谢的关键基因,为作物耐盐育种提供重要分子靶点。

用好科技“锄犁”,深耕农业“沃土”。“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突出重要位置,大力推动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加快打造农业科创载体平台,切实加强科技体制机制保障,着力建强农业强市人才队伍,为农业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撰稿丨曾浩然)

相关文章:

江苏盐城:科技“锄犁”深耕“新”沃土07-06

全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宋琰:一定要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07-04

MiniMax进化论:一群「偏执者」的破浪前行07-02

乡村蝶变满目新 陕西府谷县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07-02

俄罗斯一客机因技术故障返航06-30

学校、幼儿园可提前或推迟上下学时间!江苏发布暴雨黄色预警06-19

中亚本领过硬的“鲁班弟子”越来越多06-17

中德经典奏响首尔,音乐盛宴开启国际交流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