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融创债务重组破局,为房地产市场注入“强心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0:30:00    

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融创以一则境外债务重组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

4月17日,融创发布公告,称其持有约13亿美元债务的初始同意债权人已签订重组支持协议,另有超10亿美元债权人正在签署程序,支持者合计持有债务占现有境外债务总额约26%。这一进展不仅标志着融创自身化债迈出关键一步,更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1

全额债权转股权

据公开资料,融创此次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涵盖公开市场债券、私募贷款等类型,规模高达95.5亿美元。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重组方案的亮点之一是“全额债权转股权”,为债权人提供获得短期流动性及潜在股票升值收益机会。

公司为债权人提供两种转股选择,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强制可转债(新MCB)。第一种是转股价为6.80港元/股的债券,可在重组生效日起转股;另一类是转股价3.85港元/股的债券,可在重组后18-30个月内转股,且后者总量不超过债权总额的25%。这一设计既缓解了短期偿债压力,又为债权人保留了分享未来股价上涨收益的空间。

债务重组方案还推出“股权结构稳定计划”,通过向主要股东分配附带严格限制条件的受限股票,确保其未来6年内仅保留投票权等基础权益,避免股权过度稀释。此举既维护了公司控制权稳定,又促使股东长期绑定公司发展责任,为公司发展贡献可持续性力量。

同时,融创还推出了“团队稳定计划”,这是出于应对团队“业务骨干流失”的现象。融创在公告中表示,由于长期处于特殊阶段的工作压力及员工薪酬问题,融创面临业务骨干流失的困扰。因此,融创通过新发行股份方式,向部分骨干员工逐年授予股份,将团队利益与公司经营深度挂钩,破解“人才流失”难题,也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

对于融创的重组方案,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其释放多重利好,通过系统性规划,实现了“止血”与“造血”并存。随着化债积极影响的不断累积,融创在多个经营层面均呈现加速回稳、质效向好的态势,为行业传递出积极预期。

融创在2024年业绩报告中表示,集团将积极抓住当前政策窗口,充分利用行业支持政策,积极有序化解债务风险。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在年报中表示,近三年集团累计交付已超66.8万套,2025年将继续交付6万套。

2

多家房企化债工作正在提速

尽管融创模式具有独特性,但其成功背后仍折射出行业复苏的关键逻辑。事实上,除了融创之外,多家出险房企也在化债上有了新进展。

据《第一财经》报道,截至2025年2月底,共有59家出险房企在债务重组或破产重整方面披露进展。其中,在债务重组方面共有39家房企披露重组情况,有13家完成了全部或部分的债务重组。

比如,4月8日,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布有关境外债务重组的进一步资料,宣布其境外债务各项计划均已获相关法院批准。

公告显示,佳兆业将发行六档新美元债(合计50亿美元)和八档强制可转换债券(合计68.92亿美元),若上述可转换债券全部完成转股,将形成130.16亿股新股,相当于现有股本的185%。此外,债权人小组的2688万美元工作费用也将通过发行21亿股股份支付,总增发规模达151亿股。

3

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段时间,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考察时明确提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推动‘好房子’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这一表态,不仅明确了政策端对房地产行业地位的认可,更从顶层设计层面,规划好了房地产转型的路线图。随着利好政策的持续落地和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善,市场信心有望继续提振。

融创债务重组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房企从“被动化债”向“主动重构”的转型。然而,化解风险并不是终点。行业能否真正走出困境,还有待时间检验。

相关文章:

融创债务重组破局,为房地产市场注入“强心剂”04-22

崔东树:汽车出口在2025年达到超高水平 锂离子电池出口基本保持在50亿美元的月度平稳水平04-21

公职人员严某因个人恩怨举报同事是间谍,被处分!详情披露04-19

延华智能封涨停板 软件行业活跃度攀升04-18

现货金银:跌幅扩大 黄金报 3288.06 美元04-18

三年来最大下跌!今晚油价将迎来大调整04-17

凯因科技收盘上涨3.83%,滚动市盈率31.86倍,总市值45.83亿元04-17

第137届广交会预注册境外采购商超20万名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