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贷款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196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197条: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198条:订立借款合同,贷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担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
第201条: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202条:贷款人按照约定可以检查、监督借款的使用情况。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向贷款人定期提供有关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35条: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第36条:商业银行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
《贷款通则》
第11条:贷款期限根据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周期、还款能力和贷款人的资金供给能力由借贷双方共同商议后确定,并在借款合同中载明。自营贷款期限最长一般不得超过10年,超过10年应当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票据贴现的贴现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贴现期限为从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
第19条:借款人的义务包括如实提供贷款人要求的资料、接受贷款人对其使用信贷资金情况和有关生产经营、财务活动的监督等。
第22条:贷款人的权利包括要求借款人提供与借款有关的资料、了解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担保合同是借款合同的从合同,担保人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承担责任。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第10条: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为无效。
第11条: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
第13条: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对债务的履行确有保证意思表示的,应认定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
相关文章:
海南5人被查,3人被处分04-11
强硬反制!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再加征50%关税04-09
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关于将护盾人工智能公司等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公告04-09
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立案调查04-04
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杜邦公司被立案调查04-04
庆阳市网络管理执法典型案例公布(第一批)03-31